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廊坊市城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城郊联社”)紧扣时代脉搏,将科技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抓手。今年以来,城郊联社通过政策精准落地、产品迭代创新、服务模式升级,构建起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入强劲动能。截至7月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5亿元,惠及企业21家,减费让利超700万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地方金融机构的责任与担当。
政策引领:筑牢科技金融发展根基
城郊联社以顶层设计为突破口,印发《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工作方案》,成立由“一把手”挂帅的专项领导小组,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在信贷资源配置、审批权限下放、考核激励等方面向科技型企业全面倾斜。例如,将贷款审批权限下放至基层网点,单户最高可达300万元,缩短决策链条;在考核中提高科技贷款权重,激发一线服务积极性。
为提升政策触达率,联社创新宣导模式,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线上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解读政策;线下组建“金融政策宣讲团”,深入产业园区、孵化器开展专题宣讲。截至7月末,累计组织政策宣讲会、培训会63场,覆盖企业782家,收集信贷产品优化、扶持政策落地等建议144条,服务群众超2万人次。政策知晓度的提升直接转化为融资便利度——以廊坊市某树脂材料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凭借12项发明专利、8项国家级授权专利及河北省树脂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资质,在政策宣讲会后主动对接联社,最终获得600万元综合授信(房产抵押+合作企业担保),成功解决原材料采购资金缺口,实现环氧胶黏剂年销量突破1500吨、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的跨越式发展。
产品创新:破解科技企业融资痛点
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高风险、高成长”的特性,城郊联社打破传统信贷逻辑,推出“专精特新贷”“科创知产贷”等定制化产品,构建“以技术换资金”的融资新模式。通过建立科创企业白名单制度,将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纳入重点支持范围,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并配套差异化定价策略。
为提升服务效率,城郊联社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将平均放款时间压缩至三个工作日。同时联合廊坊市明达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升初创期企业融资可得性。
服务升级:构建全生命周期陪伴体系
城郊联社将服务科创企业从“融资”延伸至“融智”,打造“金融+非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为深化银企合作,城郊联社组建专业金融服务团队,为每家科技型企业配备专属金融顾问,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例如,在走访某中医医院时,团队发现其研发管线丰富但临床试验资金短缺,迅速联动拿出方案,满足企业资金需求。此外,联社还积极参加市政府举办的“科技金融银企政对接会”,同行业专家、其他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共话技术趋势,助力企业拓展生态圈。
数据显示,通过全方位服务,城郊联社科技型企业客户留存率达92%,贷款不良率控制在监管范围以内,实现了商业可持续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从政策破冰到产品突围,从服务升级到生态共建,廊坊城郊联社的科技金融实践,为地方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正破土而出,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下一步将深化与京津冀金融机构的协同合作,力争科技贷款规模再突破。(通讯员 郭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