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共进,研以致远——初中历史教研组教研活动
来源: 十六中  
2024-12-09 10:22:00
分享: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且睿智。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2024年11月27日,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分校十六中校区初中历史组进行了11月展示课评课教研活动,初中历史组全体教师参加。

  
      11月18日上午,寇丹老师在初三(12)班进行了《列宁与十月革命》的精品课展示。在讲课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具体过程,由此过渡到十月革命的发生背景,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和教材,培养学生史料解释的学科素养,总结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影响,最后拓展延伸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近代无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影响。

  11月20日上午,乔鑫焱老师在初三(2)班开展了一节青蓝工程展示课,讲授的题目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在讲课过程中,整堂课以任务为引领,引导学生思考两次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国家带来的社会变化,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认识到两次工业革命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而且也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11月20日下午第三节课王慧琳老师在初二(6)班进行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公开课,王慧琳老师带领学生以“孙中山”的视角探究资产阶级早期民主革命,让学生们以第一视角感受伟人对革命的付出。通过材料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孙中山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生经历及道路抉择。从而引出中国的早期革命活动。随后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三民主义的内容,课堂气氛活跃,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经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早期革命的不易,学习革命先驱的爱国精神。

  11月25日上午,王敏老师在初一七班开展了一节精品课,授课课题为《秦末农民大起义》,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唐朝诗人章碣所做《焚书坑》为切入点探究思考秦朝灭亡的原因,继而进入正文的学习。整节课采用自主学习,问题引导,小组探究等多种方式展开,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本课让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后,为更好地总结经验,初中历史教研组全体老师及时进行了评课教研活动,对展示课内容展开了交流和讨论。比如,在乔老师的展示课之后,首先对乔老师的展示课进行了肯定,课堂环节流畅,学生积极性较高。其次,各位老师也指出了本次展示课所存在的不足。在语言表达上要严谨准确,不能出现片面化的理解,要让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不仅促进了社会进步,也有消极的一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研促成长,教研活动的开展让老师们在思维碰撞中找准定位,坚定方向,助力师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
十六中 四十二中
责任编辑:孟轩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