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至13日,“河北省现代纺织数字化转型技术交流对接活动”在晋州市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数创纺新·智赢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代表300余人,通过政策解读、技术分享、企业实践交流及项目签约等环节,共同探讨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活动现场。
政企协同聚合力 锚定转型新方向
河北是全国纺织服装大省,纺织工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晋州纺织、无极皮革、深泽布艺等特色产业集群分布广泛。当前,数字化转型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河北纺织产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的关键阶段。
晋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林在致辞中介绍,纺织服装业是晋州的支柱产业,全市拥有777家纺织服装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家,吸纳从业人员6.3万余人,全市拥有纱锭213万枚,占石家庄半数以上。近年来,晋州积极推动数字变革,培育了一批转型标杆企业,并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打造全国纺织数字化转型示范基地。
石家庄市副市长李为军指出,石家庄作为新中国最早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纺织工业规模居全省首位。市政府将持续支持纺织产业智能化升级,推动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马越强调,推动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是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省工信厅将从政策赋能、服务平台搭建、示范标杆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河北从“纺织服装大省”向“纺织服装强省”跨越。
专家领航明趋势 解锁升级新密码
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杨晓东在主旨演讲中围绕《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进行解读,明确到2027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比例需超过70%。他指出,2024年全国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同比增长28%,数字化车间普及率较三年前提升40%,但区域发展仍不均衡,河北在智能设备应用、数据协同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杨晓东建议河北从四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在产品设计端和终端销售端突破,发展个性化定制与柔性生产;二是推动“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三是深化人工智能在疵点检测、智能排产等场景的应用;四是引导中小企业分阶段开展数字化“微改造”。
在技术分享环节,多家数字化服务商带来针对性解决方案。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销售运营总监张桃婧介绍,其“AI+3D”技术可将研发周期从30天缩短至3-5天,样衣成本降低85%。中国移动河北公司项目经理魏克俭重点推介“中移百灵”系统,该无源物联技术在纺织仓储应用中可实现高效无人化盘点,提升生产效率20%。浙江川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启畅分享了“模板化+自动化+数字化+AI”融合方案,助力企业提升缝纫精度与效率,其中西服关键工序效率提升1倍。
企业实践树标杆 分享转型新经验
河北本土纺织企业代表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经验。河北奔发制衣有限公司通过引入力克裁床、智能吊挂系统及MES系统,实现研发周期从30天大幅缩短,样衣成本降低85%,人工减少30%。高邑县得利达纺织通过“三步走”智能升级战略,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达98%,产品不良率从10%降至3%。河北伟宸服装有限公司通过“智能设备+管理系统”双轮驱动,交付周期缩短30%,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

签约仪式现场。
签约落地结硕果 共启合作新征程
活动现场举行重点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河北奔发制衣有限公司与浙江衣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智能吊挂生产设备采购与技术服务协议;晋州市鹏奥纺织有限公司与立达(中国)纺织仪器有限公司签订数字化纺纱设备采购与技术服务协议。
活动还设置了数字化技术产品展示对接环节,20余家技术服务商集中展示AI+3D设计、5G-A无源物联、智能缝纫设备等前沿成果,现场达成多项意向合作。
数智赋能启新程 纺业发展开新篇
本次活动的举办,为河北纺织企业搭建了政企研协同合作的长效平台,标志着河北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入规模化推进新阶段。未来,河北将围绕人才引育、数据平台构建、关键技术深化应用等方面持续推进纺织产业数字化,助力“纺织强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