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恬春日暖,倏闻花草香,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分校(十六中学)的集体备课经过秋种,冬藏,在春日里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教学处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本学期加大了对集体备课的观摩和指导。
3月11日下午第一、二节课,我校初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围绕八年级下册《关雎》一诗进行了集体备课。教学副校长王艳虹、初二年级主任乔玉凤、初二年级各科备课组长以及初二语文教研组在备课室进行了集体观摩和指导,现场教研氛围浓厚。
活动伊始,主备教师盖雪艳老师从《诗经》这本书入手,详细介绍了《关雎》的备课思路和教学设计,从诗歌的背景介绍、内容分析、拓展延伸到作业布置环节,都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阐述。接着,在备课研讨环节,备课组重点探讨了《关雎》中“兴”手法的运用,如以“关关雎鸠”起兴,自然引出“君子”对“淑女”的思慕,既营造意境,又隐喻情感。老师们各抒己见,就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关雎》的内涵、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大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探索出了一套更加科学、实用的教学策略。
针对此次集备,王艳虹校长给出了精准而独到的教研指导,她首先对初二语文组主备老师盖雪艳的备课表示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此次集体备课准备充分、了解全面、分析到位。其次针对几个环节作出相应的点拨:学习目标要清晰,根据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板块和活动;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环节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下达明确的指令;设计教学时要板块清晰,环环相扣。王艳虹校长特别给出一个《关雎》教学设计板块清晰的范例——“读、译、品、思”,并结合范例详细地分析每个环节要怎样落实,指导详细而全面。
活动结束后,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他们一致认为,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不仅加深了对《关雎》这篇经典诗歌的理解,还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些收获将对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育从来不是孤岛上的独语,而是群山间的回响。集体备课,恰似一群寻光者共执星火,在思维的碰撞中点燃智慧的长明灯。当不同的目光交汇于同一页诗行,当多元的解读叩响经典的门环,《关雎》不再只是竹简上的古老符号,而成了流淌在师生血脉中的文化基因。“集”诗歌之美,“备”教研之道, 以科学之精神,扬专业之精诚!(通讯员 盖雪艳 樊雪静 王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