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切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石家庄市第十六中学高中语文组开展了《情境问题思维下的问题链教学》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高中语文王欣然老师与马志静老师主持,教学处樊雪静主任、王洪新主任及高中语文组教师,高一年级主任史风华老师及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参与课例展示与研讨。
问题链教学是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形成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为基本形式的问题驱动教学的典型方式。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是先秦历史散文《左传》中的名篇,成为本次教学研讨的焦点。
课前,王欣然老师与吴玲芝老师、李层老师一起完成本节课的备课。以“退”为核心,构建逻辑链条,围绕“为何退”“如何退”“退的结果”三大核心问题展开,形成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将文本解读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并结合当下时事,以大国外交作为导入,由《烛之武退秦师》当中的“礼”联系到如今的“大国之礼”,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礼”的内涵。
课上,王欣然老师根据问题链展开教学,设计学生活动。首先,结合学生课下搜集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尝试以晋文公的角度阐述为何攻打郑国,介绍故事背景。其次设置小剧场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还原烛之武游说秦伯的场景,通过小组讨论梳理出烛之武的游说思路,接着复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结合原文分析烛之武的形象。最后,分析秦晋退兵的原因,由晋文公“退兵之礼”联系到现如今中国的“大国之礼”,以礼观照古今,体会“礼”的内涵。在马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课上热烈讨论,积极举手发言,师生合力完成了知识的学习。
课后,语文组的老师们随即开展了一场深入的教学研讨。围绕情境创设,问题引导,思维训练的问题链式教学,一起探讨了如何设置中心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分析文本,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有所获的方法。老师们肯定此次教学设计以“退”为中心的“问题链”环节很清晰,层层深入;关于国际外交的情境创设贴近社会热点;课堂活动设置丰富,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但也存在个别学生不在状态的问题;教师对课堂生成要因势利导,还要给予学生思考空间,辩证地看待“礼”的时代性。
最后,结合本月主题教研要求,马志静老师对“情境-问题-思维”框架下问题链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为课堂教学提供思路。
本次公开课以“问题链”为脉络,将文言文的知识学习、思维训练与文化浸润融为一体,体现了“以问促学”的课堂生命力。未来可进一步探索问题链与跨学科整合(如结合春秋外交史),让文言文教学成为学生思维发展与文化认同的双重载体。高中语文组将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保持研讨的热情和态度,不断探索、实践、总结,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讯员 王欣然 李层 王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