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上午,石家庄市第十六中学高中英语组全体教师齐聚二楼会议室,开展了一场以 “情境-问题-思维-框架下的问题链教学法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由高二年级备课组长董卓冉老师主持,全体高中英语教师为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进行了学习和讨论。
活动伊始,主讲人董卓冉老师通过精心制作的 PPT,对问题链教学法进行了全面解读。她介绍道,问题链教学法以情境为依托、以问题链为核心、以思维培养为目标,是由一系列逻辑关联、层层递进的问题构成的,旨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逐步深化。同时,她结合支架式教学理论、思维品质培养理论以及合作学习理论,深入阐述了问题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实践探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在课例分析环节,董老师以 “Healthy lifestyle——Reading and Thinking” 为例详细展开讲解。在导入部分,通过展示与生活习惯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创设情境,迅速引发学生对自身生活习惯及健康影响的思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读中环节,设计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从基础的文章结构把握,到深入剖析 “习惯循环” 原理,再到将知识应用于分析自身习惯,再结合实际试着改变习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
随后,刘骁老师以“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阅读课为例阐述,生动展示了“情境 - 问题 - 思维”框架下问题链教学法的运用。 导入阶段,刘老师用“你觉得自己是伟人吗?伟人有哪些品质?你有这些品质吗?”将学生引入了“走近伟人、了解伟人、品读伟人”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伟人概念。阅读环节中,在引入课文题目Elias’ Story之后,刘老师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出“Who is Elias?”,“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ias and Mandela?”和“What is the story?”的疑问,成功激发学生探究欲。随后,学生通过速读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通过确定段落大意、文章结构和一些精读技巧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利用复述课文的方式解决了第三个问题,强化记忆理解。随后的升华环节,刘老师组织小组讨论曼德拉的优秀品质,并结合本节课初始阶段对伟人品质的讨论,小组讨论并展示“What will you do if you want to be a great person?”。引导学生学习伟人优秀品质,培养积极价值观。这堂课用精心构建的问题链串联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学生既掌握知识,思维也得到锻炼,为问题链教学法提供了范例,给组内教师带来很多启示。
最后的“你问我答” 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年轻教师们针对日常教学中遇到的有关问题链教学法的教学困惑,提出了诸如 “当学生问题偏离预设方向时如何引导”“如何设计问题链调动不同水平学生参与度” 等问题。教研组长刘骁和外联处高晓莹主任以及梁彦玲老师结合教学经验,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答。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高晓莹主任建议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后,让基础稍欠缺的学生再进行重复或补充。另外也可以实行小组内具体分工工作,组长带动组员全部参加。刘骁老师也提出课堂上要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三位经验丰富的前辈都提出,教师自己应该充分准备每一堂课,备课备精,多观摩学习优秀课例并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此次教研活动为高中英语组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学习契机,助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情境 - 问题 - 思维”框架下问题链教学法,提升教学能力。 今后,教师会将教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精心创设情境、优化问题链、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法的优势,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思维和综合素养的发展,为培育高素质人才打基础。(通讯员 董卓冉 巨笑 李晨阳 王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