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研教法,合作探究促提升。为破解初中文言文复习“炒冷饭”效率低、学生参与度弱的困境,探索复习阶段提质增效的新方法,6月12日上午,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分校(第十六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在教研组长刘红燕老师的组织下,围绕“小组合作学习在文言文复习中的深度应用”主题,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曹刿论战》两篇经典战争主题议论文的比较阅读为案例,开展了一场聚焦实效、富有启发的专题教研活动。
活动伊始,教研组长刘红燕老师点明核心议题:“传统文言复习常陷入教师单向梳理、学生被动接受的循环。如何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小组合作,正是我们激活课堂、提升深度复习效率的关键抓手。”这一观点引发了在场教师的共鸣。
随后,张微老师围绕《得道多助》与《曹刿论战》这两篇蕴含丰富战争智慧与治国思想的经典,分享了精心设计的“小组合作比较复习”模拟方案:
环节一,任务驱动,目标导向: 各小组需合作完成核心任务——提炼两文思想精髓,并联系现实阐释其当代价值。
环节二,结构化合作,层层深入:
1.“基础闯关”层:小组内互查关键实词(如“鄙”、“孚”、“畔”等)、虚词用法及特殊句式掌握情况,建立知识网络。
2.“思维碰撞”层:围绕“两文核心论点有何异同?”、“孟子与曹刿对战争胜负要素的认知有何侧重?”(孟子重“人和”之根本,曹刿重战术之“机变”)等议题展开组内辩论。
3.“迁移创造”层:小组合作设计1-2道融合两文知识点的比较类试题,并尝试作答,在命题中深化理解。
接着,在热烈的研讨环节中,智慧火花不断迸发。张微老师分享经验:“复习中可尝试‘角色扮演’合作形式——小组化身‘孟子’或‘曹刿’,结合课文观点,为现代企业团队建设或项目规划‘献策’,在应用中内化文言精髓。”孟庆涛老师强调:“合作任务的设计是灵魂。如比较两文论说风格(孟子气势磅礴的演绎推理 vs 曹刿基于史实的对话剖析),能有效训练学生思维品质。”
最后,教师们一致认为,合作学习不仅高效落实基础,更在思想碰撞、观点交锋中深化了对文本内核的理解,培养了批判性思维与迁移运用能力,这正是复习阶段亟需提升的核心素养。
并总结出了以下四条关键实施策略:1.精准定位合作点,聚焦重难点、易混淆点(如“之”、“以”等高频虚词的语境辨析)设计合作任务;2.提供清晰“脚手架”,如比较阅读表格、关键词句提示卡,引导学生高效讨论;3.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关注小组合作过程表现与成果质量双重维度;4.教师角色转型,从讲授者变为设计者、引导者和关键点拨者。
本次教研直击复习痛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突破口,以经典文本比较为实践载体,探索了一条激活学生潜能、提升复习思维含金量的有效路径。教研组后续将密切跟踪课堂实践效果,持续优化合作学习模式,助力学生在深度协作与思维碰撞中,高效领悟文言精髓,涵养文化自信。(赵泽芳 张晓卉 王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