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有资产管理 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工作
来源: 灵寿县审计局  孙文强
2025-07-03 17:04:35
分享:

  为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切实保障财政资金合理高效使用,2024年,灵寿县审计局在对当地某部门及其下属单位(以下简称“该部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时,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列为重要审计内容。通过多维度、全流程的审查方式,全面查找该部门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助力推动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升预算执行的质量和效益。

  多管齐下,精准定位资产管理风险

  审计组围绕国有资产“账实相符、权责明晰、处置规范”的核心要求,综合运用“系统比对 + 单位自查 + 审计抽查 + 账目追溯”的方法,对该部门的资产展开穿透式审查,为预算执行审计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撑。

  一)系统比对摸实情:借助外力巧核查

  考虑到审计力量有限,审计人员从财政部门的国有资产系统中导出该部门的资产清单,并下发至该部门。要求该部门依据此清单,对自身实际资产状况进行逐一比对,着重排查闲置、丢失、报废未核销、低效运转的资产,确保资产底数清晰明确。这种方式借助了财政系统数据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能快速获取资产基础信息,为后续审查指明方向,使预算执行审计中对资产状况的评估更具依据。

  二)部门自查促规范:激发主体能动性

  要求该部门先行开展全面自查工作。该部门依据自身资产管理实际情况,对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环节进行细致梳理。自查过程中,该部门对资产的登记情况、存放位置、使用状态等进行详细记录,形成自查报告提交审计组。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该部门的主动性,促使其自我审视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前进行整改。这不仅有助于该部门规范资产管理,也为预算执行审计提供了基础资料,提高了审计效率,使审计人员能更聚焦于关键问题。

  三)审计抽查验成效:聚焦重点保质量

  审计组在该部门自查的基础上,审计人员深入该部门现场,实地查看资产实物,核对资产登记信息与实际状况是否一致。通过审计抽查,能够检验该部门自查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发现自查中可能遗漏的问题,进一步确保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准确的资产信息是评估资金使用合理性和效益性的重要基础,审计抽查在有限的人力下保障了审计质量,为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四)账目追溯堵漏洞:部门自查打基础

  全面要求该部门对以前年度财务账套中的资产登记记录进行自查,仔细核查在建工程转固、资产调拨移交等关键节点的账务处理情况,及时纠正“账外资产”“有账无物”等问题。部门自查账目能够深入挖掘资产管理的历史问题,从财务层面保障资产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审计组后续的深度审查提供有力支撑,减轻了审计组全面梳理账目的工作量。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完整的资产账目信息有助于准确判断预算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效果,避免因资产信息不准确导致的预算执行偏差。

  聚焦问题,揭示资产管理短板

  经审计发现,该部门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典型问题,这些问题对预算执行的质量和效益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登记管理不规范

  该部门对接收的移交资产未及时入账,造成账实不符;部分在建工程长期挂账未转固,影响了资产的真实反映。账实不符会导致预算执行中对资产配置和使用的评估不准确,可能造成资金浪费或资产闲置。在建工程长期挂账未转固,会使资产价值未能及时准确体现,影响预算执行中资产折旧等费用的计算,进而影响成本效益分析。

  二)处置流程不严谨

  资产报废、调拨等环节缺乏必要的审批手续,存在随意处置的风险。不严谨的处置流程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也会使预算执行中的资产处置收入和支出记录不准确,影响预算执行的完整性和合规性。

  三)动态监管不到位

  资产系统数据更新不及时,无法实时反映资产变动情况,对决策的科学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决策的科学性依赖于准确的资产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会导致决策者无法及时掌握资产的实际状况,从而做出不合理的预算安排,影响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以审促改,提升资产管理效能

  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审计部门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旨在通过改进资产管理,提升预算执行的质量和效益。

  一)完善制度保障

  督促该部门修订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全流程标准,强化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通过完善制度,为资产管理提供明确的规范和指引,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能够使预算执行中的资产操作更加规范,减少随意性,提高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二)强化数据赋能

  推动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实现资产的动态监管,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借助信息化手段,能够实时掌握资产动态,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在预算执行中,实时准确的资产信息有助于及时调整预算安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预算执行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压实主体责任

  要求该部门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落实“一物一卡”管理,确保资产账实相符、权责清晰。明确部门在资产管理中的主体责任,促使其加强日常管理,提高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肃性。部门作为预算执行的基层单位,加强资产管理能够保证预算资金在基层的有效使用,确保预算执行的质量。

  四)加强培训指导

  组织该部门财务、资产管理人员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合规意识。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更好地履行资产管理职责。专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准确执行预算,合理使用资产,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益。

  长效监督,筑牢国有资产安全屏障

  审计部门将持续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并将资产管理纳入常态化审计监督范围。通过构建“审计 + 整改 + 回头看”的闭环机制,推动该部门形成“权责明确、配置科学、处置规范、监督有力”的资产管理格局,为预算执行提供坚实的保障,助力当地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讯员 孙文强)

关键词
灵寿县审计局
责任编辑:杨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