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姨,等号这会儿咱唠唠反诈 —— 最近骗子专盯老年人,冒充子女借钱、说中奖要交税、谎称账户有风险的都不少,您可得多留心!” 上午9时,深州农商银行北土路口支行营业大厅刚送走一波业务办理高峰,等候区里几位银发客户正翻看报纸,大堂经理拿着反诈宣传折页主动走上前,拉开了当天老年反诈课堂的序幕。
68 岁的王大妈接过折页,目光停留在 “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诈骗” 案例上,不由得皱起眉头:“哎哟,现在骗子胆子也太大了,连银行都敢冒充!” 见状,银行工作人员立刻蹲下身,结合案例细致讲解:“大妈您记好,不法分子常冒充银行客服,说账户存在风险,让您转账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但咱深州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绝不会通过电话要求客户转账!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时间来网点核实,准没错。”
一旁的李大爷也凑了过来,带着困惑问道:“我闺女总说我爱点手机里的陌生链接,你们给讲讲,这链接真不能随便点吗?” 为了让老人直观理解,银行员工当即掏出手机,现场演示“钓鱼链接”的常见特征 —— 比如网址含奇怪字符、页面粗糙、要求填写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等,并反复叮嘱:“陌生短信里的网址千万别点,不明来源的APP别下载,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绝不能告诉别人!”
这样的反诈场景,在北土路口支行早已成为日常。针对老年群体金融知识相对薄弱、易成为诈骗目标的特点,支行创新宣传模式,将反诈课堂“搬”进营业大厅,利用客户取号、填单、等候叫号的碎片时间,通过拉家常、讲案例、现场演示等接地气的方式,把反诈知识送到老人身边。同时,在业务办理环节,柜员严格执行转账“四必问”制度,即必问是否认识收款人、是否知晓转账用途、是否已核实对方信息、是否了解常见诈骗手段,一旦发现老人神色犹豫,或提及“中奖”“交保证金”“投资高回报”等敏感词汇,立即暂停操作,耐心追问情况并科普风险,从源头守住资金安全防线。
“反诈宣传不是‘一阵风’,而是融入每一次微笑服务、每一句耐心叮嘱的‘日常功课’。” 深州农商银行北土路口支行负责人表示,老年群体的金融安全牵动着千家万户,支行将持续把反诈宣传融入厅堂服务的各个环节,用“润物无声”的守护,让老年客户在等候办理业务的短短时间里,既等来了“业务号”,也拿到了“安全号”,切实感受到“金融安全有人护、遇到疑问有人帮”的安心与温暖。(通讯员 冯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