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兴村强、民富人和、美丽宜居——看三个村庄的乡村振兴样本
来源: 张家口新闻网  
2025-03-28 09:55:58
分享:

  错落有致的农家村落,宽敞笔直的通村道路,果蔬飘香的种植大棚,生意红火的农家乐……行走在广袤田间,这些“美丽元素”成了我市各地农村的新标配。业兴村强、民富人和、美丽宜居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张垣大地渐次铺展。

  乡村产业“兴”起来

  赤城县样田乡小西沟村不大,但是近年来的名气却不小,每年旅游旺季这里一房难求。

  曾经的小西沟村因产业不强,村里的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常住人口多是老人和留守儿童。然而,随着一系列的政策春风,这里在安静与祥和中,日渐孕育起了新的一轮勃勃生机——村子临街小游园里种植云杉、金叶榆、海棠等园林树木,“同心桥”“初心门”“振兴亭”“拾光小屋”等特色景观错落别致,一栋栋各具特色的民宿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这些民宿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舒适、温馨的住宿体验,更成为了小西沟村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这一切得益于长期以来的系列扶持政策,以及村“两委”的工作与努力。2009年,何海军上任党支部书记。工作中,他坚持万事走在前、做在先,引领全村以产业振兴为目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成为被全村党员和群众信赖的致富领路人。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从党员干部带头试种赤芍,到发展种植大棚,再到发展民宿产业,小西沟村村民收入普遍提高,发展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暖棚种植不仅实现了四季有菜、一棚多收,有效拓展了村集体增收渠道,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就近务工,让村民们实现稳定增收。同时,村党支部依托优质自然资源,将村庄环境治理与民宿建设结合起来,在村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进一步打开了小西沟村产业发展的新视野。“我们的民宿基本上都是在村民旧的宅基地上翻建的,每年节假日都一房难求。”引用村民刘玉萍的话说,小西沟村民全年有工作,四季有收入。

  乡村颜值“靓”起来

  乡村美不美,关键看环境。

  行走在怀安县柴沟堡镇刘家窑村,一条宽阔的水泥路穿村而过,路面宽阔平整。路两旁,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路灯、垃圾桶等设施一应俱全。小广场上,三三两两的村民或下棋或闲聊,分外惬意。

  从村容村貌脏乱差,到如今的洁净清爽,刘家窑村的变化离不开近几届党支部班子一届接着一届干的接续奋斗。2019年,刘家窑村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工作重心,充分发挥村“两委”年轻干部及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把干事创业的主心骨立起来。同时积极利用驻村帮扶工作,村容村貌逐渐好起来,脏乱差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村民的生活质量一点点好了起来。

  这些年来,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片中心村”创建目标,该村建成2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每周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党员远程教育视频课。建立党员微信群,实现党员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常态化。村内大事小情集体议定,村务公开及时透明,全村各项事业实现长足发展。该村也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市级文明村、三星级平安建设示范村。

  同时,近年来刘家窑村新建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1处、安装太阳能路灯155盏、种植各类乔灌木5700余株、硬化大街小巷5040米、新建水冲式公厕1座、完成户厕改造112户、拆除残垣断壁41处、清理垃圾杂物2万多方,村里人居环境越来越美,村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设立信息排查员、矛盾调解员、政策宣传员、村民代办员16名,评选“美丽庭院”“好家庭”236户,树新风、展新貌,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服务群众能力不断提升。

  乡风民俗“和”起来

  “再也不用撑面子大摆酒席了,既省心又省钱。”说到移风易俗,怀来县存瑞镇秦家沟村村民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杜绝大吃大喝、大操大办的不良现象,秦家沟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建成红白事大礼堂,明确“彩礼不高于3万元,直系亲属礼金不超过200元”,并统一红白喜事申请流程,大力倡导不攀不比、节约简办。自办喜事、丧事有了标准,切实减轻了村民生活负担,受到村民广泛赞许。

  与此同时,秦家沟村的“爱心积分超市”也成了村里一道文明风景线,货架上摆满了可兑换的物品,电热水壶、洗洁精、牙膏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小积分”引领“新风尚”。秦家沟村创新举措,建立了以人为单位的累计积分制度。积分主要涉及家庭美德、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方面。村民可根据自家的积分定期到“积分超市”兑换生活所需。如今,“爱心积分超市”已在全市遍地开花,广大村民从精神文明建设的旁观者正转变为参与者。(记者 左文婷)

关键词
河北 张家口
责任编辑:杨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