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推进中,灵寿县审计局面临审计任务繁重、对象复杂、资源有限等挑战,传统审计方式效率与精准度欠佳。在此背景下,该局以研究性审计为指引,融合大数据技术与报表式审计,走出特色审计之路,提升整体效能。
研究领航,创新思路破难题
灵寿县审计局以研究性审计为切入点,组织专业团队深度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全面掌握不同行业、规模审计对象的业务流程、数据管理模式和潜在风险点。调研发现,诸多审计对象业务数据分散、格式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给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带来困难。同时,审计资源有限,传统审计难以按时完成全面深入工作。基于此,审计局决定采用大数据结合报表式审计的创新方式,将大数据的分析优势与报表式审计的条理清晰特点相结合,提高审计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效率与质量双提升。
精准施策,构建收集体系
(一)依托现有数据简化流程
审计人员梳理审计对象现有数据表格,对符合需求的直接要求提供,减少自行收集工作量,确保数据原始性和准确性。同时,要求提供原始凭证、合同协议等重要数据的佐证资料,审计人员从研究性审计视角评估其完整性和相关性。
(二)自主设计表格贴合需求
针对无现成表格的情况,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内容精心设计。与业务部门充分沟通,了解业务流程和数据特点,确保表格科学合理、易于填报。注重时间逻辑关系和不同部门数据分别填报,设置备注栏要求说明特殊情况并附佐证资料,以便全面了解资金使用等情况。
(三)汇总关联数据形成总表
收集表格和佐证资料后,运用大数据技术汇总关联数据,形成涵盖审计对象各方面数据的数据总表,直观反映整体情况和潜在问题。将佐证资料分类整理归档,与总表数据关联,便于后续查阅核对,为深入审计提供支持。
深挖疑点,精准锁定问题
(一)填报过程暴露疑点
审计对象填报表格和提供资料时,部分数据存在逻辑矛盾、内容不完整、异常波动等问题,部分佐证资料缺失、不完整或与报表数据不一致。审计人员详细记录,及时沟通核实,引导分析问题原因,为整改提供建议。
(二)汇总分析发现问题
对数据总表深入分析是关键环节。审计人员运用工具方法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查找数据差异和异常。结合佐证资料分析判断,发现报表与资料不符时进一步调查,从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角度分析问题原因,为提出建议提供依据。
(三)进一步核实确定问题
对发现的疑点和问题,审计人员深入核实,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谈话等方式获取证据,确保问题认定准确。深入分析问题性质、影响程度和产生原因,提出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建议。
成果丰硕,深化举措启新程
成效显著,大数据结合报表式审计缩短了数据收集和分析时间,提升审计效率与质量,增强审计监督效能,促进审计对象规范管理,为地方发展提供保障,也为其他审计项目提供经验模式。未来,该局将继续深化应用,完善方法技巧。(通讯员 孙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