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作为公众无形的“经济身份证”,正日益成为人们金融生活的通行证。为进一步提升公众金融素养,防范“征信修复”骗局,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枣强农商银行门庄支行针对“征信修复”骗局,开展了一系列防范宣传活动。通过营业网点警示标语、宣传折页发放、骗局套路讲解等方式,帮助公众识别陷阱,守护信用安全,有效提升了群众的防范意识,取得了较好成效。
防范“征信修复”陷阱宣传活动现场。 郭世伟 供图
一纸承诺,险受资金损失。“当时太着急了,看到网上说能消除逾期记录,就信以为真。”回忆起自己的遭遇,李女士(化名)仍心有余悸。由于信用卡多次逾期,担心影响购房贷款审批,她在网上看到“专业征信修复”广告后,便从网上进行咨询,就在办理汇款业务的时候,多亏银行及时提醒,才避免了经济损失。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门庄支行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不少群众因缺乏征信知识,轻信所谓“征信修复”“逾期铲单”的承诺,不仅蒙受经济损失,还可能因采取不当手段而触犯法律。
揭开骗局,认清真相。“任何声称可以删除征信不良记录的说法都是骗局。”门庄支行相关负责人强调。根据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为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5年。这一过程完全依法自动进行,不存在任何“特殊渠道”。实际上,对于确实因银行操作失误或信息错误导致的不良记录,公众可直接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或相关金融机构提出异议申请,通过正规渠道即可免费解决,完全不需要支付任何“服务费”。
多措并举,筑牢防线。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门庄支行始终将守护群众“信用钱包”视为己任,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征信知识普及工作。在网点宣传方面,支行精心打造立体化宣传阵地,不仅在营业大厅LED显示屏循环播放“警惕征信修复骗局”等警示标语,而且还在宣传栏整齐摆放图文并茂的征信知识折页,并组织工作人员为办理业务的客户讲解常见骗局套路,帮助客户提高识别能力。此外,在宣传渠道拓展上,支行还深入社区开展专题宣讲会,面对面为群众解读疑问,有效扩大了宣传覆盖面。
下一步,该行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帮助更多群众树立正确的征信观念,共同营造诚信守约的社会氛围。同时,对于发现的“征信修复”骗局,将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共同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通讯员 郭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