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皇联社清河信用社打通乡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来源: 赞皇联社  张贵芳
2025-09-26 10:37:55
分享:

  村前那条通往乡里的泥泞路,曾是乡亲们心头一道隐隐的“伤痕”。每当养老金发放的日子,王大爷便早早起身,紧攥着那张小小的银行卡,深一脚浅一脚跋涉在雨后的泥泞之中,前往二十里外的乡里信用社取钱。而村里的刘婶,为给远方的儿女汇去辛劳攒下的血汗钱,曾不得不把襁褓中的婴儿紧缚在背上,徒步半天赶到乡里的信用社办理业务。这“最后一公里”的阻隔,仿佛无形的大山,沉重地压在无数父老乡亲的肩头,让他们的生活步履维艰。

  然而,当孤山村北头那间小小的“金融便民店”悄然挂起招牌时,希望的种子便破土而出。店门上方那枚鲜亮的银行标识,犹如一盏穿透晨雾的明灯,默默宣告着一种全新力量的抵达。在这崭新的“金融便民店”,取款难的冰封,被一束束温暖的光悄然融化。村西头的李婆婆,儿子儿媳都在远方打工,她独自拉扯着小孙子,腿脚因早年劳作落下病根,走路一瘸一拐。每月取那几百块生活费,对她而言曾是场“远征”。她得先请邻居帮忙看孩子,再拄着拐,颤巍巍移步到村口,再搭半小时一趟的过路车到乡里,排长队取钱,来回一趟几乎耗去大半天时间

  “金融便民店”开业后,赞皇联社清河信用社管理员小于注意到,客户郭奶奶总是沉默地、远远望着店门却很少进来。他便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当得知她的困境后,立刻在柜台前开辟了一个小小的“绿色通道”。每逢养老金发放日,小于会提前电话提醒,并特意在早上人流较少时,站在门口等候。他快步迎上去,接过奶奶手中那张被汗水浸得微湿的银行卡,扶她在店内的长椅上坐稳,轻声说:“奶奶,您坐着歇脚,喝口水,钱马上就好。” 不过两分钟,崭新的钞票便稳妥地递到客户手中。郭奶奶布满老茧的手指一遍遍摩挲着那些带着油墨清香的纸币,眼中泛起浑浊的泪光,喃喃道:“这下好了,不耽误给娃煮碗鸡蛋面了……” 那短短的几步路,从柜台到长椅,小于用搀扶的手臂,替她搬走了曾经翻山越岭的沉重。

  悄然间,金融便民店已成了村里最温暖、最热闹的去处。昔日泥泞路上那艰辛跋涉的身影渐渐稀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乡亲们在小店门前舒展的笑颜和轻松的闲谈。那些曾经为一张汇款单、一次取款而翻山越岭的沉重时光,已被悄然折叠、封存进记忆深处。

  这间小小的“金融便民店,正是“挎包精神”在新时代的深情回响。它扎根于泥土深处,以最朴素的姿态,日复一日地搬移着横亘在金融服务与乡村生活之间的无形大山。

  当郭奶奶家院里的槐花又一次飘香时,她不再需要为取钱而愁眉不展。那间小小的便民店,像一颗铆在土地上的钉子,牢牢钉住了她生活的安稳。赞皇联社清河信用社精心打造的“金融便民店”,已然成为银行“链接”乡村的沟通桥梁,通过延伸服务半径、丰富服务门类,切实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通讯员 张贵芳

关键词
赞皇联社
责任编辑:杨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