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 “失踪” 背后的暖心追寻:深州农商银行黄河路支行用耐心解民忧
来源: 深州农商银行  卢玉峰
2025-07-29 16:00:00
分享:

  周二的清晨,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深州农商银行黄河路支行的营业大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攥着银行卡,脚步匆匆地跨过门槛。她布满皱纹的双手微微颤抖,刚到柜台前就急声问道:“同志,我的存款咋没了?这卡上本该有七八千呢,现在就剩两百多!”老人姓张,手里的银行卡是领取粮食补贴的专用账户。最近整理家中存折时,她凭着模糊的记忆认定,多年积累的粮补款“不翼而飞”。“这钱是我攒着看病的,咋就没了呢?”张奶奶反复念叨着,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焦虑,说话时带着难以掩饰的哽咽。

  大堂经理见老人情绪激动,立刻将她引导至专门为老年人设置的绿色窗口。柜员小李调整扩音器音量,身子前倾靠近老人,放慢语速耐心询问:“阿姨您别急,慢慢说,您记得大概什么时候存的钱吗?”然而客户既说不清具体金额,也记不准时间,只坚持“肯定有七八千”。

  支行行长闻讯赶来,看着老人坐立难安的样子,当即决定启动特殊查询机制:“咱们把近几年的流水都调出来,一笔一笔查清楚。” 工作人员先从三年前的账户余额查起——系统显示当时确实有七千余元存款。随后她逐笔核对后续交易,从柜台支取记录到ATM取款明细,再到每笔几元到数百元的小额支出,整整忙了两个多小时。“阿姨您看,这笔五千块是转给了您孙子,还有这些零碎支出,都是微信绑定银行卡支付的。”工作人员将打印整齐的流水单摊开在老人面前,用红笔圈出关键记录,“您每次用微信付款,其实都是从这张卡里扣的钱呢。” 工作人员边说边打开手机演示,教老人区分银行卡支付和微信零钱的不同。

  客户盯着明细单上熟悉的交易时间,突然拍了下大腿:“对哟!我孙子去年买房我转了五千,买菜付款确实用的微信!” 她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连连向工作人员道歉:“都怪我老糊涂,给你们添这么多麻烦。”临走时,老人特意回头朝柜台挥挥手,脚步轻快得像卸下了千斤重担。​

  “老人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支行行长望着张奶奶的背影说。近年来,黄河路支行专门针对老年客户推出“慢服务”,配备老花镜、放大镜,设置记忆模糊客户专属窗口,旨在更好解决类似的“记忆偏差”问题。这些看似琐碎的查询工作,实则是金融服务最动人的注脚——用耐心化解焦虑,用专业温暖人心。(通讯员 卢玉峰)

关键词
深州农商银行
责任编辑:杨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