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提升社会公众金融安全素养与反诈防骗意识,坚决守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鹿泉农商银行聚焦宣传教育、账户管控等关键环节,构建起多层次的电信网络诈骗防护体系。
深耕宣传教育“主阵地”。该行以“精准滴灌、全域覆盖”为原则,将反诈知识送入校园、社区、企业,实现宣传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助力筑牢社会公众反诈思想防线。一是开展金融课堂进校园活动。针对青少年群体易受“游戏充值”“明星打赏”等新型诈骗侵害的特点,该行组建“金融讲师团”走进辖区多所学校,通过情景演绎、案例剖析、互动问答等形式,揭露虚假中奖、诱导转账等诈骗套路。同时,鼓励青少年向父母、长辈讲解反诈知识,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辐射效应。2025年,该行结合移动柜台进校园活动,已开展校园宣讲3场,覆盖师生及家长近万人次。二是守护高龄群体。聚焦老年人对信息智能技术不熟悉、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该行在各网点设立“老年客户爱心服务专员”,在客户等待办理业务期间举办“智能手机防骗讲堂”。该行讲师团队用方言讲解、图文对照等方式,详解“冒充子女求助”“虚假保健品推销”等高频骗局,细致教学“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使用,帮助树立“不听、不信、不转账”安全意识。2025年7月,该行走进鹿泉区大河镇、李村镇等地多个村庄,在各村民活动广场用实际案例警示广大居民。截至8月末,该行已开展各类知识普及进乡村活动10余次,有力减少乡村居民尤其是高龄居民的金融知识盲点。三是进入企业做宣传。针对企业职工易遭遇的“杀猪盘”“冒充领导转账”“虚假贷款”等骗局,该行依托“一池两新万企”行动走访契机,把金融知识送到各类经营者手中。结合近期高发的“AI换脸冒充老板”“虚假投资返利”等案例,该行为企业主和企业员工重点讲解转账核实流程等内容。此外,现场指导开通账户余额微信提醒功能,及时掌握账户资金动向,协助企业提升电信诈骗防范能力。
严把账户管理“入口关”。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的重要根源,该行以“断卡行动”为抓手,从账户开立、使用、监测全流程强化管控,切实筑牢反诈源头防线,斩断诈骗分子资金链条。一是强化开户审核。该行严格执行“一看二听三查四问”和开户回访等制度,对异地开户、批量开户等情况强化尽职调查。
此外,强化与公安部门的合作,通过人脸识别、扫码核实等科技手段,有效降低了新开立银行账户的涉案风险。二是完善账户风险监测。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账户异常交易监测模型,重点筛查夜间高频交易、快进快出等可疑交易特征。系统实时预警后,由专职风控人员进行人工复核,对确认存在风险的账户,及时采取暂停非柜面交易、限制转账额度等管控措施,并联系客户核实情况,切实提升了该行对存量账户的管理水平。三是强化内部培训。该行建立反诈技能提升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柜面人员开展案例复盘、情景模拟等活动,重点训练识别可疑转账特征、应急处置等实战能力,对大额转账、向陌生账户转账的客户进行重点提示。截至8月末,该行共组织反诈培训和账户管理培训10余次,参训员工达300人次。
下一步,鹿泉农商银行将持续深化反诈工作举措,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完善管控机制、强化协同联动,以更高标准筑牢反诈防线,为建设更加规范的金融环境贡献农商智慧与力量。(通讯员 刘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