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阜城,暑气蒸腾。7月10日上午,阜城农商银行古城支行的营业大厅里,宋女士手里攥着老伴的社保卡,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连续两次输入密码错误的提示音,像重锤敲在她紧绷的神经上。“密码真的记不清了……” 她声音发颤,手里的证件几乎要攥不住。
大堂经理见状快步上前,扶着宋女士到休息区坐下。原来,她的老伴王先生因脑血栓卧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每天都得靠药物维持。这笔急需取出的钱,是老人的救命药钱。看着宋女士焦灼的眼神,大堂经理立刻将情况汇报给主管会计和支行行长。“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必须让老人及时用上药。”支行行长当机立断,决定启动上门服务机制。
次日清晨,古城支行的两名工作人员带着移动展业设备,驱车穿过乡间小路来到王先生家。当工作人员俯身在老人耳边轻声说明来意,确认其修改密码的意愿后,迅速完成身份核验、密码重置等流程,还顺手帮老人完善了个人信息。
这趟跨越城乡的上门服务,正是阜城农商银行古城支行“民之所需,行之所至”服务理念的生动实践。在古城支行的营业大厅里,医药箱里整齐码放着常用药品,老花镜和放大镜被阳光“擦”得透亮,填单台上的模板字迹被特意放大,就连叫号机的提示音都调得比常规音量高了两格。“王大爷上次来测血压,说咱们这比家里还方便呢。” 柜员笑着说,网点配备的血压仪,成了不少老人办业务时的“必打卡项目”。
为了让老年人也能跟上数字时代的脚步,支行工作人员化身“移动课堂”老师,手把手教老人操作“极简版”手机银行,并把转账步骤写在大字贴纸上;在自助设备旁反复示范存折取款操作,直到老人能独立完成才放心。遇到听力不好的老人,大家就切换到方言模式,用庄稼人熟悉的土话讲解反诈知识。今年以来,支行成功拦截电信诈骗2起,阻断涉诈资金14万元。
从防滑垫上的纹路到手机银行的字体大小,从田间地头的反诈宣讲到病床前的密码重置,阜城农商银行古城支行把“暖心”二字刻进了服务的每一个细节里。正如那位卧病的王先生所说:“这银行啊,是真把咱老百姓的难处放在心上。”在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老人正感受着金融服务带来的温暖与安心。(通讯员 张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