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过后,河北枣强县唐林镇塔上村的连片大棚里,葡萄藤上挂满了累累果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南先生看着长势喜人的葡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工作人员走进葡萄大棚与负责人深入交流。孙海润 供图
“这批玫瑰香葡萄下个月就能上市了,正好赶上中秋市场!”南先生指着大棚里一串串饱满的葡萄介绍说:“这已经是第四年挂果了,去年市场上还供不应求。”就在几天前,他刚刚获得了枣强农商银行30万元的信用贷款,满足了购买肥料的资金需求。
据了解,该合作社从2018年开始规模种植果蔬和粮食作物,目前承包土地330亩,拥有冬暖式大棚48座、温室1座,主要种植葡萄、大豆、小麦、玉米等作物。
“规模化种植投入大,特别是需要大量资金购买肥料、支付人工费用。”南先生告诉客户经理:“你们的这笔贷款就像‘及时雨’,利率优惠,手续简便,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新型小贷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详细贷前调查,了解到客户从事种植业多年,经营稳定,销售前景良好,还款意愿强。基于客户实际情况和风险可控原则,精准对接该行“兴农贷”产品,为其核定30万元授信额度,执行优惠利率,采用按月结息、到期还本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客户融资成本。
今年以来,枣强农商银行深入贯彻省联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积极响应省联社“一池两新万企”行动,重点对接有经验、有市场、缺资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加大“三农”领域信贷投放,优化服务流程,创新金融产品,全力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为确保政策精准落地,枣强农商银行选派工作能力强、服务效率高的骨干力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一池两新万企”行动,切实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该行不仅关注传统农业生产,还积极支持特色种植、养殖、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形成“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让金融资源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走进唐林镇塔上村,成片的塑料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有了这笔资金支持,我计划进一步扩大阳光玫瑰葡萄的种植面积,这种品种市场认可度高,经济效益好。”南先生信心满满地说:“金融支持让我们新农人种地更有底气,我们对发展现代农业充满信心!”
夕阳西下,负责人还在大棚里忙碌着。金融“活水”润泽的希望田野上,正在孕育着一个又一个丰收的故事。(通讯员 孙海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