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结构调整,各年级教学重点及高三一轮复习策略,石家庄市第十六中学高中数学教研组开展了新教材解读大教研活动。本次教研不仅明确了新教材体系的核心变化,更围绕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为各年级提供了清晰的教学与备考方向。

模块一:新教材体系重构
相较于旧教材,高中数学新教材最大的突破在于课程体系的优化。分层设计衔接初高中与大学。不同层级承担差异化教学目标。分年级来看,高一必修阶段侧重基础概念搭建。,如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从“变量说”过渡到“集合-对应说”,通过实例抽象函数三要素,强化解析式、图像法、列表法的灵活运用;高二选择性必修阶段则深化专项能力,选必一以空间向量与解析几何为主线,用“坐标法”降低立体几何思维难度,选必二聚焦数列与导数,强调用函数思想研究数列,以导数解决最值问题,选必三围绕概率统计,新增回归分析与独立性检验,衔接大数据时代需求。

模块二:教学与备考建议——转变观念,聚焦素养
高中数学学习需从“重计算、重证明”转向“重思考、重应用”,关注知识的实际价值与学科逻辑。教师层面,高一需要做好初高中衔接,用实例引导学生抽象函数概念;高二需突出工具性思维,如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导数在函数中的工具作用;高三则需带领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强化模块间的关联,如用导数解决数列最值问题、用概率模型解释实际现象。学生层面,需主动参与数学建模与探究活动,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脚踏实地梳理知识,突破难点, 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模块三:高三一轮复习——筑牢基础,突破重难点
作为高三复习的“基石阶段”,一轮复习以“全面性、系统性、基础性”为核心,明确三大目标:知识目标上回归教材,梳理所有公式、概念、定理,确保基础知识点无遗漏;能力目标上构建知识网络,掌握通用解题方法,提升知识迁移能力;素养目标上培养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强化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为提升复习效率,推荐老师使用“四位一体复习法”:课前预习明确问题,课中记录解题思路而非答案,课后独立练习并整理错题,定期循环回顾强化记忆。特别强调回归教材的重要性,加强使用错题本剖析错误原因、归纳题型方法,扎实掌握通性通法。
本次教研以解读教材为平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只要师生协同发力,以教材为根基,注重基础,强化能力,就能使高中数学教学稳步前行,最终实现成绩与素养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