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推进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2025年10月29日上午,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分校(十六中校区)高中数学组开展了主题为“高中数学‘情境-问题-思维’框架下的问题链教学法探索实践”的集体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问题链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提升教学效率,高中数学组全体教师参与了本次研讨。

一、课程展示环节
活动中,王密老师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示范课程,系统展示了以教学目标和数学核心素养为核心的问题链教学设计思路。课程从生活中的椭圆实例切入,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提出—思维引导—知识建构”的逻辑链条,将椭圆的定义、性质与方程推导有机串联。教学过程中,问题链设计既注重基础概念的理解,又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引导学生在解决递进式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逐步构建对椭圆知识的整体性认识,培养层次化分析思考能力,充分体现了问题链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价值。


二、教研讲评
课程展示后,教研组围绕问题链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展开深入研讨。王密老师结合示范课经验,提出问题链设计需遵循三大原则:问题设置要基于真实情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指向核心素养目标,并强调需以教材内容为根基、学情分析为依据、教学重点为导向,确保问题链的科学性与适用性。路艳红老师指出,有效的问题链应形成“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应用”的递进关系,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帮助学生逐步深化理解。吴桐老师建议在问题链中融入更多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通过“学生讲解—同伴互评”的方式提升课堂参与度。牛亚峰老师则分享了问题顺序优化的实践经验,通过调整问题呈现逻辑,增强知识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三、活动意义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理论研讨与实践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明确了问题链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活动强调,教师需提升问题设计能力,通过精准设问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后续,数学组将进一步梳理各章节问题链设计案例,推动问题链教学法在日常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为打造新课标背景下“情境生动、思维活跃、效果显著”的数学课堂提供实践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