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单元教学,赋能素养生长——初中数学组开展“代数式”单元教材深度解读教研活动
来源: 长城网  
2025-11-24 09:43:55
分享:

  为深化新课标理念落地,推动教师从单元视角精准把握教材编写逻辑,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与科学性,近日,石家庄市第十六中学初中数学组以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代数式”单元为核心,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研讨深入的教材解读教研活动。全体初中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围绕教材剖析、素养落地、结构优化与教学困惑展开深度交流,为后续教学实践锚定方向。

  活动伊始,杨紫琛老师以“代数式”单元为例,从“内容定位—素养主线—结构优势”三维度展开教材深度解读。她指出,“代数式”作为衔接算术与代数的关键内容,不仅涵盖“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数量关系、代数式的值”四大核心板块,更承担着培养学生符号意识、抽象思维与代数推理能力的重要使命——通过“一起探究”中奇数偶数的字母表示、“观察与思考”中点阵规律的代数式抽象,学生能逐步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捷性与一般性;而拖拉机耗油、零件数量等生活化素材,又巧妙渗透函数思想,为后续方程、不等式学习筑牢基础。

  与会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展开补充讨论,一致认为需从单元整体出发,梳理“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知识脉络,让学生在经历“数量关系—符号表达—规律验证”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跨越。

  在“核心素养落地路径”研讨环节,老师们以教材中的“做一做”“一起探究”等活动设计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如何将符号意识、抽象能力、运算能力等核心素养融入日常教学。针对“3.4代数式的值”中“b=25a”的正比例函数模型,教师们提出,可通过“油量表直观感知—代数式一般化表达—自变量与函数值互求”的递进式教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量的依存变化”,初步建立函数思维;对于“3.3数量之间的关系”中阴影面积的规律探究,需引导学生突破“从边长求面积”的单一思路,鼓励多角度观察图形,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 

  大家共同约定,教学中需以“问题链”驱动学生主动探究,让素养培养不再是抽象目标,而是贯穿“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全过程的具体实践。

  新教材的结构创新与习题设计,成为本次教研的另一焦点。围绕“3+1结构模式”章前页,教师们认为,其“学习基础—内容脉络—素养目标”的三段式设计,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关联,明确学习方向;而ABC分层习题、开放型练习题的增设(如“3.3数量之间的关系”一题四解的设计),既体现了“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的新课标理念,又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发展空间——基础题夯实知识,提升题拓展思维,开放题激发创新,真正实现“以习题助学,以练习促能”。 

  针对“数量之间的关系”调整至“代数式与代数式的值”之间的结构优化,老师们一致认可这一设计对“知识衔接性”的强化,认为其能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代数式是表达数量关系的工具”,为后续求代数式的值搭建逻辑桥梁。 

  教研活动的尾声,教师们围绕教学中的实际困惑展开热烈研讨。针对“偶数2n、奇数2n+1中n的取值范围”(教材定义为自然数,教师建议扩展至整数),大家结合“数系扩充至有理数”的单元背景,认为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比讨论,通过举例验证(如n取负整数时2n的性质),深化对“字母表示数”一般性的理解;对于“阴影面积探究中从边长引导面积”的设计局限,老师们提出,可在课堂中先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多角度探索,再结合教材思路补充交流,既尊重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又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让石家庄市第十六中学初中数学组教师对“代数式”单元的教学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更搭建了一个“共研、共享、共进”的专业成长平台。未来,学校数学组将继续以教材解读为抓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不断探索单元教学的新路径、新方法,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生长、能力提升的沃土。(宋春燕 刘莹 王艳虹)

关键词
十六中 四十二中
责任编辑:孟轩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