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金融服务下沉乡村、精准滴灌“三农”领域显得尤为重要。今年以来,景州农商银行深刻认识到自身在服务地方经济中的责任担当,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在景县金融监管支局的指导下,聚焦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痛点难点,创新推出一系列扎实举措,为当地乡村发展注入强劲的金融动能。
深入调研,绘制精准“金融地图”
景州农商银行摒弃“大水漫灌”的传统思路,转向“精准滴灌”的精细服务模式。对辖内精心选定的16个行政村,开展了系统化、全方位的深度调研。客户经理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村“两委”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摸清人口结构特征、主导及特色产业类型,以及村民和经营主体最迫切的金融需求(如春耕备耕资金、农机购置、特色产业启动金、经营周转、消费升级等)。基于海量的一手数据和深入分析,景州农商银行创新性地绘制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地图”。
政银协同,共建信用新“双基”
景州农商银行将“新‘双基’共建信用村”建设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所谓“新双基”,即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与农商银行基层网点服务能力的深度协同。优先选择了人口相对集中、发展潜力较大的村庄作为首批信用村建设试点。在试点村,银行联合村“两委”、金融联络员,对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地毯式”信用信息摸排与建档,评估其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资金需求。依据调研结果和信用评估,银行量身定制了“流动资金贷款专项计划”,优化了贷款流程、利率定价和额度设置,力求信贷产品与乡村实际需求无缝对接。
试点先行,初显“活水”成效
截至目前,景州农商银行的信用村建设工作已取得实质性突破,成功建成首批信用村2个。这不仅是制度建设的成果,更是金融服务落地的体现。在信用村框架内,银行已累计向符合条件的信用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主体发放贷款210万元。这些资金如同源头活水,精准“滴灌”至田间地头,有效缓解了村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激活了乡村产业的活力。
景州农商银行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将金融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至乡村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在探索一条“信息变信用、信用变信贷”的普惠金融新路径。这210万元的信贷投放,是金融“活水”精准灌溉乡村沃土的有力见证。
展望未来,随着更多信用村的建成和金融服务的持续深化,景州农商银行必将为景县乡村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贡献更强大的金融力量,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通讯员 张梦洁 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