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初中语文教研组围绕韩愈名篇《马说》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孟庆涛、盖雪艳两位教师以《马说》为镜,从文言解码到人才之思,从文本细读到时代回响,演绎了风格迥异却同样精彩的"相马之术"。以不同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形式,呈现了文言文教学的多元路径,展现了“同课异构”的独特魅力。
3月21日上午第二节课,孟老师在初二1班讲授《马说》一课,首先从“看到马你会想起什么”入手,学生积极回答“赤兔”“的卢”等名马,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接着讲述伯乐相马的故事、韩愈生平,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句子,学生们积极参与。然后从1.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2.作者是如何层层论证观点的;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4.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5.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6.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几个问题链进行探究,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解读文本。最后借助辅助笔记完成教学,得出文章主旨。
3月24日下午第二节课盖老师在初二7班进行了《马说》的授课,盖老师首先从“中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强国“这个问题导入,引出人才的话题。接着从文中哪个字出现最多?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受不同主语表达的不同情感,得出作者对伯乐没有发现千里马的遗憾之情、对千里马受辱的痛惜和对食马者的嘲讽之情的结论。然后通过视频链接介绍韩愈生平,进一步探究千里马和作者的相同之处,进而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从而得知本文的写作手法是托物寓意。最后由一首自创小诗结束本课。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3月27日初中语文组进行了教研活动,针对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进行探讨,会上气氛热烈,各位老师各抒己见:首先对两位老师课上的精彩之处赞不绝口,如课件的精美、知识点的准确、课堂引入的新颖和形式的出彩,孟老师的辅助笔记……同时对不足之处也提出建议。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展现了文言文教学的丰富可能性:既有传统方法的扎实训练,又有创新活动的思维激荡。通过多维评课,全体教师得到了教学智慧的启迪。教师们反思了预设与生成的平衡问题,并达成共识——唯有将课堂还给学生,方能实现“教为不教”的理想境界。今后,我们将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教育之花。(通讯员 盖雪艳 张晓卉 赵泽芳 王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