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链”驱动新思维,探索情境化教学新路径‌
来源:  张晓卉 王艳虹
2025-04-08 09:34:56
分享:

  2025年3月27日上午,初中语文教研组在四楼多功能教室展开了主题为““问题链”驱动思维,探索情境化教学新路径‌”的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初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刘红燕老师主持。初中语文教研组为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升教学质量共同探讨了问题链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活动伊始,初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刘红燕老师做了题为《情境-问题-思维框架下的问题链教学方法探究》的主题报告。刘老师详细介绍了问题链教学法的基本理念、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强调了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序列性和关联性在问题链设计中的重要性。

  同时,刘老师还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展示了在情境中设计问题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朱自清《背影》为例,围绕“亲情表达”主题,设计了一系列问题链:1. 感知情境,初步理解:文中父亲为“我”送行的场景发生在哪里?当时的天气和环境如何?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这些行为体现了父亲怎样的情感?2. 深入文本,分析细节:文中提到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的动作描写,这些细节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形象?父亲为什么坚持要自己去买橘子?这反映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3. 联系生活,体会情感: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情景?你的父母为你做过哪些让你感动的事情?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父亲的背影,你会有什么感受?4. 探究主题,升华情感: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背影”?“背影”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通过这篇文章,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5. 拓展思考,迁移应用: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如何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以及如何回报父母的关爱。

  课例充分展示了在情境中设计问题链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刘老师展示的问题链设计巧妙,各位老师认为学生能够通过案例中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从文本细节分析走向情感共鸣,最终实现“读-思-写”的闭环。

  在随后的经验分享环节,多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了他们在问题链教学法中的心得体会。他们表示,问题链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问题链教学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构建知识体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如如何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如何把握问题的难度和梯度等。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们进行探讨,总结出以下策略:“三阶脚手架”‌:将问题分为“基础理解→分析推理→创新应用”,允许学生分层突破。“问题银行”共建‌:鼓励学生针对课文自主设计问题,评选“最佳提问”,增强参与感。

  此次初中语文问题情境思维架构下问题链教学研讨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推动问题链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问题链教学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贡献力量。(通讯员 张晓卉 王艳虹)

关键词
十六中 四十二中
责任编辑:孟轩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