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的探索征程中,教研是突破教学瓶颈的密钥,命题是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尺。初中英语教研组以“说题促教研,原创命题展智慧”为核心,开展了英语组大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由魏静茹老师主研,乔玉凤老师和梁彦玲老师总结发言。将思维碰撞与专业沉淀融入每一次教研活动,在说题与命题的实践中,解锁英语教学的深层密码,让智慧在语言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教研活动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溯源核心素养:筑牢命题研究的理论根基
首先着重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聚焦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维度,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理解文化差异、发展批判性思维的综合能力。这一理念打破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局限,将育人目标从“学会英语”转向“用英语成长”。其次向大家阐述了命题依据的三大来源: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和教材单元主题与目标。再次指明了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的关联,明确地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目标与教学建议,为命题提供了方向指引。
解构命题实践:探索素养导向的命题策略
第一,英语原创命题呈现素养导向性、情境整合性、策略显性化和开放创新性的四个特征。如情境化命题通过创设购物、旅行、辩论等真实场景,激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第二,命题的分类与特点分析。命题的分类为语言知识类、思维品质类文化意识类和学习能力类。如语言知识输出类:以书面表达、口语交际为载体,评估学生语言创造与文化表达能力。第三,核心素养下命题的注意事项,要注意命题的科学性、公平性、创新性及规范性。同时命题需避免“唯答案论”,注重考查学生 思维过程与创新能力。例如,开放性写作任务可允许学生自由表达观点,阅读题设计需包含批判性思考的设问,确保评价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一致。
赋能教研发展:命题驱动下的教学革新
英语学科的命题对教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深化教师专业成长;第二,引导教研方向,促进教研团队协作;第三,促进教学方法研究;第四,引发对教学评价的思考;第五,推动教材研究与改进。命题研究的成果直接反哺课堂。教师将命题中提炼的能力培养策略融入教学设计,例如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开展阅读教学,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学生在与命题逻辑一致的课堂活动中,逐步提升核心素养,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原创命题试题
魏静茹老师命制了一篇阅读表达题,主题是中国新年的传统习俗,主要包括传统服饰和和收发红包的传统习俗。李志平老师命制了一篇情景交际题,这道题设定在周五,两个朋友讨论周末去看电影的计划。选取了近期热门且具有一定话题性的电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题目内容涵盖了对演员的评价、观影经历的分享以及出行方式的讨论。乔玉凤老师命制的题目是短文填空和阅读理解。短文填空的体裁为记叙文,文章主要介绍了狗带领搜救人员寻找失踪男孩这个故事。阅读理解题主要讲述了Pi Day的来历及庆祝方式。通过对本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圆周率的历史,坚定文化自信,通过了解其他国家庆祝Pi Day的方式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拓展自己的视野。
以上这四个原创英语试题的命题思路基本重合,主要都体现在立足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融合文化与语言方面。即紧扣课程标准,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同时创设真实情境,遵循“无情境,不成题”的原则;再者设计梯度任务,分层考察能力,基础题、分析题和开放性试题都有所涉及;最后渗透文化对比,培养文化意识。在主题教研研讨会上,教师们围绕该命题展开深入交流,既有对设计亮点的肯定,也提出了优化建议。亮点认可体现在文化育人价值突出,任务设计合理和文本难度精确把控。优化建议则体现在丰富文化细节,强化批判性思维和提升语言的迁移性。
在主题教研结束后,参加过说题命题比赛的乔玉凤老师发表了自己参加初中英语命题说题比赛的体会,她从“以赛促学、以题启思、以思导行”三个方面来谈谈她的感悟。第一,以赛促学:命题实践中的专业成长;第二,以题启思:学情分析与解题策略的优化;第三以思导行:回归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比赛让我深刻反思日常教学的不足。最后,通过本次命题活动,她深知要命制一套好的试题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更需要深入思考和精心设计,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
最后教研组组长梁彦玲老师发表总结,也是从三个方便来进行总结。第一,坚持素养导向,落实学科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第二,注重选材多元,彰显需要的人文价值。第三,创设真实情境,聚焦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
总之,英语教研组以“说题”与“命题”为纽带,将核心素养从理论转化为实践,用智慧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用协作推动教研深度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命题研究,让每一道试题都成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让每一次教研都成为助力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石!(通讯员 魏静茹 王萌 王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