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来源:  李层 马志静 王欣然 王艳虹
2025-05-22 10:47:59
分享: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教育领域迎来了新的变革机遇。在这一背景下,石家庄市第十六中学高中语文组积极探索AI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5月16日上午,石家庄市第十六中学高中语文课堂上,吴玲芝老师开展了以“从写作材料中寻找写作支架”为主题的议论文审题、立意、构思综合训练,为学生们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提升搭建了坚实阶梯。

  在课堂上,吴老师首先以期中考试的写作材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精准把握材料核心。以 “AI时代是否需要独立思考” 的作文题为例,老师带领学生剖析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如 “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思维惰性,而善用AI则可能提升学习效率、拓展认知边界”,让学生明确材料的核心观点和讨论方向。

  随后,老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立意分析。通过对材料的深入解读,学生们逐渐理解在AI时代,独立思考不仅是应对科技发展的必要能力,更是人类保持智慧独特性的关键。老师鼓励学生从材料出发,确定自己的立意,在这篇文章中应强调独立思考在科技浪潮中的重要性,并要做到观点鲜明、有深度。

  完成了以上内容后,吴老师以“担当”这一新的主题材料为例,老师和学生一起梳理出 “担当公益事业的意义和价值”“人的价值在于担当”“如何担当时代重任”等层次,从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等角度分析,帮助学生搭建起清晰的写作支架,使文章结构严谨、逻辑连贯。

  最后,同学们根据AI写出的写作支架,开展小组合作修改上面完成的提纲。AI给出的提纲逻辑架构清晰、素材丰富且新颖,它突破了传统写作教学的局限,为学生拓展出一片广阔的思路天地。小组合作的形式又进一步促进思维交流与融合,学生们在彼此分享与探讨中,不断汲取新思路、新视角,有效打破思维定式,让写作思路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狭隘迈向开阔,为高质量的写作输出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课堂训练,通过实际操作和深入指导,让学生们掌握了从写作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确定立意和构建文章框架的方法。学生们纷纷表示,这种议论文审题立意构思综合训练,有效解决了他们写作时无从下手、思路混乱的问题,为今后的议论文写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样,在5月16日,在高中语文公开课的课堂上,李层老师借助AI技术开展《阿房宫赋》教学,展现出了新的学习体验。

  在本次教学中,李老师充分利用AI工具助力多个教学环节。在“考古勘测——还原阿房真容”任务里,学生借助AI工具,依据文本描述,选择合适的镜头类型(全景、特写、远景等)与角度(俯视、平视、仰视),撰写拍摄脚本,仿佛化身为影视创作者,让阿房宫的建筑特色与景象在脑海中具象化。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历史解码——剖析奢靡之祸”环节,学生快速扫描课文,标注表现奢靡的“罪证”,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AI技术可辅助学生查阅资料,深入探究奢靡现象、手法、后果及作者态度,梳理阿房宫“豪华壮丽”与秦朝“迅速灭亡”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历史思辨能力。

  而在“时空对话——千年警示”任务中,学生从多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中选择探究方向,如思考如何从阿房宫的教训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怎样用现代方式传播其警示意义等。学生可通过与AI模拟的杜牧对话等方式进行深入思考,AI提供丰富资料与多元观点,拓宽学生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创新实践能力。

  此次教学实践是AI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一次尝试。尽管在探索过程中仍需深入,但是它打破传统教学局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与更具趣味性、互动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  

  未来,高中语文组将继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领域中取得更大进步。(通讯员 李层 马志静 王欣然 王艳虹)

关键词
十六中 四十二中
责任编辑:孟轩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