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由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省群众艺术馆(省非遗保护中心)、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地铁电视承办的“非遗药香 匠心传承——非遗里的中医药”暨河北省中医药青年夜校系列活动在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正式启动。该系列活动旨在让广大市民通过了解非遗里的中医药元素,进一步增强对中医药的认知与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
本次系列活动共分四场,每场于当日18:30开始,持续两小时。10月10日举行的是首场活动,主题为“苍香玉屏袋制作”。药囊防病法传承人、河北省名中医武小妮亲临现场,指导学员完成香囊制作,带领大家感受非遗中蕴含的中医药独特魅力。“苍香玉屏袋”原名香袋,源自清代雍正年间“皇戚国子监”武庆昌所传防治小儿疾病的秘方,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已被列入河北省第五批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小妮老师在继承其祖母口传的清代家传秘方基础上,对原有药物配伍进行创新,并结合临床实践,形成了具有现代中医特色的疗法。
省群艺馆现场人头攒动,药香阵阵。学员们根据专家的指导,按照不同年龄身体特点配伍药材,尝试掌握药碾、捣药、缝制等关键技艺,以及香囊的正确佩戴位置、存储方法等等,将非遗技艺与日常中医保健相结合,亲手制成专属于自己的“苍香玉屏香囊”。一位学员拿着刚刚做好的香囊,兴奋地表示要把它送给自己的母亲,希望母亲在香囊的陪伴下,安然度过忽冷忽热的秋冬换季时节。
据悉,活动后三场安排为:10月17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蜜丸制作技艺传承人白忠燕主讲“中药蜜丸制作技艺”;10月24日,河北省中医药传承-古法按摩传承人张国忠主讲“和心正气 脏腑推拿”;10月31日,安国市药膳研究所所长刘朋主讲“从良药苦口到良药可口”。欢迎广大市民踊跃参与,扫码报名。